身体活动和锻炼对于预防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直接作用。全民运动指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个体化运动处方可以针对特定疾病、特定患者进行运动干预,从而得到更好的干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经常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周围血管、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癌症(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相关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预防和延缓跌倒、衰弱、肌少症等疾病,降低全因死亡率和过早死亡,对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重要作用[]。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显着降低缺血性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经常运动可以通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缓解心理应激等多种机制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每周进行 80 至 30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人患房颤的风险显着降低。心血管健康的适宜运动量仍然是WHO和ACSM建议的每周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过度运动可能会抵消运动带来的好处,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经常锻炼可以降低50%的癌症风险,并降低50%的癌症患者死亡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可以降低急性感染导致的死亡风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患有COVID-19的慢性病患者的粗死亡率是没有慢性病患者的6至10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体质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心肺耐力下降,这与疾病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慢性病患者治疗前后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疾病。研究表明,心肺耐力水平高的男性死亡率为18.6/万人年,而心肺耐力水平低的男性死亡率高达64.0/万人年[,];大量研究表明,经常锻炼可以使心肺耐力提高10%~30%,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死亡风险。心肺耐力是健康个体、心血管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强有力且独立的预测因子,并且与高血压、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相关和 2 型糖尿病是死亡风险更强的预测因子,心肺耐力是比其他运动测试变量(包括 ST 段压低、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反应)更强的死亡风险预测因子。强大的风险预测作用。因此,通过经常锻炼来提高心肺耐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进行全民运动指导,即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相对运动。每周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进行2至3次抗阻练习。另外,生活中应增加体育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爬楼梯、逛街、做家务等,这些活动也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但不能代替经常锻炼。还应减少久坐少动的习惯,每坐一小时就进行1至5分钟的轻度体力活动,如站立、缓慢行走等。慢性病患者还应每周进行2~3次灵活性练习,并适时进行平衡练习;生活中注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里,慢性病患者也不例外。慢性病患者除了服用常规药物有效控制慢性病外,还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每周均匀分配每天150至300分钟的运动量。每天锻炼30至60分钟,可分段完成。运动量每节10分钟左右。只要达到中等强度就可以计入运动总量。可以在家原地行走、有氧舞蹈、广播体操、太极拳、导引养生功夫、八段锦等多种形式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用力的主观感受是“有点累,不累”。不好”,或者“我会说话,但不会唱歌。”我感觉我的心率在加快,并且微微出汗。使用弹力带、小哑铃等小型运动器材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还可以用慢蹲、靠墙深蹲练习下肢力量,仰卧抬腿练习腰腹部力量,做俯卧撑练习上肢力量;单脚站立、平衡行走、直线站立和直线行走、单腿站立时握住椅背并抬起一条腿练习平衡技巧等简单易学的方法。
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可以逐步开始锻炼。首先,根据患者的身体机能状况开始有氧运动,从短时间、低强度开始,如每次步行5分钟,每分钟步行89至90步,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进行。步行,逐渐达到每次都能继续行走的程度。步行15~20分钟。步行时呼吸频率通常会增加。如果将呼吸困难程度分为0分和4分,则可以将运动强度设定在4分法中呼吸困难概率达到2分和3分时的水平,即中度至重度呼吸困难。大多数患者都能适应这种运动强度。二是加强呼吸肌练习。每周至少进行吸气肌群练习4至5次,或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或每天两次,每次 15 分钟。三是加强肌肉力量练习,因为肺部疾病引起的缺氧会导致骨骼肌损伤。采用上述方法加强骨骼肌力量锻炼,也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病情较轻、身体状况尚可的COVID-19患者可以按照慢性病患者的锻炼原则进行锻炼。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到医院康复科、健康管理中心、专业老年或慢性病患者健身机构进行咨询、评估、运动指导。
慢性病患者进行上述练习一般是安全的。慢性病患者不宜盲目增加运动强度、延长运动时间或从事不熟悉的运动方法。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不要在饥饿时运动。一般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压,也可以减少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为防止跌倒,运动时请勿穿拖鞋。如果在运动中发生:(1)心肌缺血:胸部、颈部、下颌、肩部、上肢疼痛; (2)头晕、恶心; (3)出冷汗; (4)低血糖:虚弱、饥饿; (5)运动系统不适:如肌肉痉挛、关节、肌肉疼痛等,应停止运动。
总之,经常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特异性免疫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加速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坚持在家定期锻炼不仅可以降低急性感染死亡的风险,还可以优化慢性病的管理。慢性病患者可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力活动量进行定期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可以获得更好的益处。在我国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现实下,规律运动应作为预防慢性病的“一线药物”,建议将运动处方纳入所有慢性病的治疗计划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enzhenlaifushi.com/html/tiyuwenda/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