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是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唯一的田径金牌获得者。 2006年退役后,她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 2016年,王丽萍携手柏林马拉松世界冠军白雪创建“王者传奇”俱乐部。 2017年,王丽萍被评为2016年中国十大马拉松人物之一。这次,王丽萍接受冉纳尔网的特别邀请,与大家分享她夺冠前后的心路历程——或许是和你认识的王丽萍不一样。
·竞走冠军的艰辛童年历程·
”在百度上搜索2000年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从小就有运动天赋”这八个字简单地概括了她童年的竞走生涯。然而,这个关键词的背后却是一个从小就充满倔强、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王的女孩,她叫王丽萍。
对于被称为“从小就有运动天赋”,王丽萍缓缓讲述了这个词背后的故事。王丽萍1976年出生在辽宁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和学校之间有两座大山,她每天都要翻山越岭上学。和所有山里的孩子一样,娇小的王丽萍怀着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快乐地往返于两地之间,并开始养成和同伴一起爬山、冲刺的习惯。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丽萍从学校里的中长跑运动员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竞走新手。从一开始无意中获得冠军只是为了在学校比赛中增加分数;为了赶上职业竞走运动员而每天偷偷苦练的漫漫长路;她付出了半年的汗水,在各级竞走运动员中脱颖而出。
“当时,我们的教练奖励了我一双回力鞋。尽管我很穷,只能穿薄薄的橡胶舞鞋训练,但我始终不愿意碰这双鞋。”她认为这双鞋是教练对她开始竞走生涯的肯定。 ,也因此更加坚定了选择这条路的决心。这双鞋成为了王丽萍心中的信仰。
几年来,王丽萍的个人运动能力逐渐显现,她从县体校、市体校、省体校、国家队到悉尼奥运会选手。她微笑着给出了自己对这份“天赋”的理解:“其实这是一种超越喜欢的坚持。当时每天爬山的生活环境和经常锻炼的习惯培养了我跑步的能力。”后来这个能力就不是我生来独有的了。”
“只有我拿了冠军,你们才会愿意听我的努力”
“王丽萍是有坚强信念支撑的,虽然她在竞走项目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但她在备战冠军的过程中却遭遇了多次滑铁卢,她曾受挫、绝望过,甚至放弃过。王丽萍坐在椅子上她满脸笑容,毫不畏惧地说道:“当时我非常渴望夺冠,因为如果我夺冠了,我就会分到一套房子。说实话,这是我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最简单的愿望。我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从此,王丽萍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备战之路。
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王丽萍竞走生涯的最后机会。在此之前,她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王丽萍的膝盖伤势严重复发。她几乎没有训练参加比赛,几乎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最终,她因病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机会。 1997年世锦赛,王丽萍因人员变动再次失去机会。 “我并没有灰心,我只是进行了更全面的训练。” 1999年世界杯,王丽萍在国内预选赛中获得第二名,但由于当时复杂的运动环境,她最终落选。
几次失败的选拔经历极大地摧毁了王立平内心的信念。怀着对自己步行事业的巨大绝望,她毅然选择放弃,直接回家。后来,在队友的刺激以及家人、教练、领队的再三鼓励下,平才决定重返赛场。谈起这段经历,王丽萍对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子竞走只有3个名额。其中两个名额已经被往年冠军作为奥运会通行证抢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竞走选手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最后一个名额。王丽萍顶住国内仅有一个名额的巨大压力,经过三轮选拔,成为中国悉尼奥运会最后一位女子竞走选手。
她在前两次选拔中连续排名第一,但仍面临“成绩不佳”、“体力不佳”、“技术不佳”等质疑。在最后一次试训中,她严格遵守“1小时29分钟”、“必须第一”、“不得红牌”的严格要求。她终于搭上了前往奥运会的末班车,前往悉尼参赛。一位冠军从路上出现。
“只有我夺冠了,你们才会愿意听我的努力,夺冠绝对不是运气两个字可以概括的。”王丽萍说这句话的时候,仿佛这一年的所有酸甜苦辣都涌上心头。从一名普通的竞走运动员到在悉尼成名,王丽萍认为,最后一次选拔赛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赛。正是因为考验中的艰辛和曲折,奠定了她良好的心态,正是因为对红牌的心有余悸,也正是因为她对竞走的不悔改坚持,王丽萍才第一个走进了赛场。悉尼奥运会竞走回家的最后100米。
“作为一名竞走运动员,你可以去跑马拉松吗?”
”今年年初,王丽萍被评为2016年中国十佳马拉松运动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这一次,她用了十年时间。2006年退役后,王丽萍担任比赛选手在北京体育大学担任步行教练的十年里,她从未离开过体育运动,在科研、训练、康复、技术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成为一名专业的体育教练。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丽萍在为正在训练跑马拉松的师姐观看田径场时,受到跑步氛围的启发,加入了训练。渐渐地,她开始放下原来的心态,回到许久未见的田径场,重新定义跑步。随着越来越多王丽萍的马拉松跑友邀请她参加,她尝试开始自己的第一次马拉松,并没有停下来。
“作为一名竞走运动员,你可以去跑马拉松吗?”当她刚进入马拉松行业时,有人对王丽萍提出质疑。不过,在她看来,竞走和马拉松有很多共同点。不仅都是有氧耐力运动,而且两个项目的训练模式也几乎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竞走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脚跟先落地,落地时膝盖必须伸直”。在王丽萍的理解中,马拉松跑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运动员与普通跑者在落地动作、跑步姿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尤其是经历了几次马拉松之后,王丽萍对跑者们奇怪的跑步姿势感到有些担心。 “合理的基本动作对于一个人能否持续健康地跑步至关重要。”王丽萍认为,不标准的跑步姿势短时间内不会显现出劣势,但长期超负荷跑步相对于标准跑步姿势会增加受伤的概率。跑步者要高得多。如何帮助入门跑者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如何训练避免受伤,如何养成健康科学的跑步理念。职业运动员对普通跑者的一系列担忧,意外地成为了王丽萍加入王者传奇俱乐部的契机。
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王丽萍开始免费为身边的跑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随着朋友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向王丽萍咨询健康跑步的要领,并向她索要专属训练计划。跑步训练计划。因此,王丽萍决定将学到的步行、跑步知识运用到马拉松赛制训练中,试图向大众传播快乐健康的跑步理念。就这样,《王者传奇》俱乐部诞生了。
·“我不怕你笑话,我是凭着感情开始创业的”·
”2016年3月11日,王丽萍携手柏林马拉松世界冠军白雪成立“王者传奇”俱乐部,开始进军马拉松行业。当被问及“王者传奇”俱乐部是否有特殊意义时,王丽萍笑着说,这是她在看到一款游戏时想到的,“做自己的王,继续书写人生的传奇”这句话完美契合了她的整个经历,从此, 《王者传奇》由此诞生。
谈到创业,王丽萍变得谦虚。 “我不怕你笑话,我一开始是出于感情才开始创业的。”她坦言,创业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得多。第一,我在体育圈摸爬滚打多年,对风险投资了解甚少;第二,我没有当公司经理的潜质;第三,我对业务一窍不通,缺乏经验。这些都成为王丽萍进军健身行业不可避免的障碍,但她并没有放弃。从一开始的“带着情怀创业”,到创业技巧的逐步提升,她开始尝到自己创业的好处。
“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和队员们一起跑步。我们经常互相讨论训练技巧,甚至一起吃饭、玩耍。这种团队凝聚力让我收获了很多好朋友。也正是这种简单以及成员们的真诚给了我信心去做吧。”
据王利平介绍,俱乐部成立时,忠实会员只有二十、三十人,但这些会员会主动吸引其他人加入,甚至要求增加会员费。在谈到对《王者传奇》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期望时,王丽萍强调,他们将用“训练+比赛”的模式来带动俱乐部的发展。她坚信,只要做好每一个项目,就一定会成功。收成。
·作为领导者,我期待8月的丽江马拉松·
“自进入马拉松行业以来,王丽萍曾担任多个马拉松官方训练营的教练,负责赛前指导并与选手分享正确的训练知识和比赛技巧。她曾带领过许多国际国内知名赛事,例如如日照、六盘水、宁波。
“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带领一群人,更要注重引导跑者的情绪。”在她看来,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拥有丰富的赛马经验。关键是能否保持稳定的节奏。此外,她认为还需要观察球队的实时情况。
作为今年8月6日丽江雪山半程马拉松的领跑者,王利平满怀期待地说:
“丽江最吸引我的就是旅游风景,赛前可以去景点,赛后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像丽江这样的赛事追求的是赛道上美景的呈现感。我希望这次比赛可以更多地展现丽江的历史印记,沿途经过古镇,远眺雪山。”
(后记:王丽萍并不是退役转业的运动员中最成功的一个,但在采访中,她所展现出的平静、朴实的笑容令人着迷,仿佛当年运动员的努力可以还是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
采访:豪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enzhenlaifushi.com/html/tiyuwenda/7302.html